2023年汽車智能座艙十大發展趨勢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拓爾微電子
- 來源:原創
- 發布時間:2023-01-05
- 訪問量:0
【概要描述】拓爾微憑借自身雄厚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抓住機遇,布局車規半導體產品:直流有刷馬達驅動、步進馬達驅動、柵極驅動、充電協議、高效率Buck&BuckBoost及車用DC/DC等,為汽車前裝市場以及需要車規級產品的特定應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價比的芯片解決方案。
2023年汽車智能座艙十大發展趨勢
【概要描述】拓爾微憑借自身雄厚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抓住機遇,布局車規半導體產品:直流有刷馬達驅動、步進馬達驅動、柵極驅動、充電協議、高效率Buck&BuckBoost及車用DC/DC等,為汽車前裝市場以及需要車規級產品的特定應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價比的芯片解決方案。
- 分類:行業新聞
- 作者:拓爾微電子
- 來源:原創
- 發布時間:2023-01-05
- 訪問量:0
智能座艙內功能的持續豐富會帶來車內數據運算量的增長,一車雙芯或成為中高端SUV的新潮流,驅動智能座艙芯片快速發展;蓋世汽車預計,2021年至2025年汽車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出貨量的年均復合增速將超50%。
拓爾微憑借自身雄厚的研發與創新能力,抓住機遇,布局車規半導體產品:直流有刷馬達驅動、步進馬達驅動、柵極驅動、充電協議、高效率Buck&BuckBoost及車用DC/DC等,為汽車前裝市場以及需要車規級產品的特定應用提供高性能、高可靠性和高性價比的芯片解決方案。
如下是行業權威媒體電子發燒友提煉的“2023年智能座艙的十大發展趨勢”。
趨勢一:艙駕融合更加徹底
當前,智能座艙域和其他汽車功能域已經有了一定的融合趨勢,這其中最明顯的便是艙駕融合。
所謂的艙駕融合,硬件上也就是將兩個不同的域控制器盒子變成一個更加集成的盒子,用一個融合后的計算系統同時支持智能駕駛和智能座艙功能。然而,現今的艙駕融合域控制器中,實際上兩個系統還是較為獨立的,尤其是那些算力系統是由多顆芯片打造的融合后的域控制器。
趨勢二:高通8295密集上車
2023年,無論是單純的智能座艙,還是繼續深化的艙駕融合,都離不開更高性能芯片的支持。在這個大背景下,搭載高通8295芯片的車子將會在2023年密集上市。
8295是高通第4代驍龍汽車數字座艙平臺,旨在提供卓越用戶體驗以及安全性、舒適性和可靠性。8295芯片采用5nm工藝制程,NPU算力達到了30TOPS,是蘋果A15芯片的2倍,預集成支持C-V2X技術的高通驍龍汽車5G平臺,可以支持無縫流媒體傳輸、OTA升級和數千兆級上傳與下載功能所需的高帶寬。
趨勢三:Mini LED將帶動屏幕升級
2022年已經陸續有小鵬、蔚來和凱迪拉克等品牌汽車將Mini LED用于車載顯示,包括儀表盤、環繞式大屏和中控屏等位置。2023年,將是Mini LED在智能座艙領域真正的爆發元年。
目前,Mini LED在智能座艙已經嶄露頭角,相較于傳統的LCD屏幕,采用Mini LED背光的LCD屏在亮度、對比度、分辨率、視場角、光學指標、色域、響應速度、異形等方面的優勢明顯。對于智能座艙而言,這些優點對使用體驗提升是巨大的。比如更高的亮度,能夠幫助屏幕有效地對抗環境強光,過往太陽光太強的話就看不清屏幕了;視場角更大則讓遠端屏幕有了更好的顯示效果,讓內容顯示更加從容。
趨勢四:多元化的人機交互
在當前的智能座艙里,較為智能的交互還是以智能語音來發起。然而由于智能語音交互深度和廣度的限制,導致絕大多數的駕乘人員只能通過語音調動汽車的娛樂和基礎信息功能,比如播放音樂、打開導航等。
然而,如今的智能座艙功能是非常豐富的,并且很多功能已經和駕駛安全掛鉤。這些新增的功能如果都是通過按鈕來操控,那么無疑會讓汽車座艙設計非常局促。因此,多模態的人機交互將成為2023年智能座艙行業競爭的重點。在此過程中,汽車座艙將在語音交互之外融入指紋識別、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虹膜識別、唇語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創新技術,豐富車機的操控方式。
趨勢五:DMS系統逐漸成為標配
目前,在歐洲已經有明確的法規,歐洲新車安全評鑒協會E-NCAP已將駕駛員狀態監控系統(DMS)作為測試評分項,納入到新車的安全認證測試范圍內。并且,新版歐盟交通安全法規(GSR)中明確要求,從2022年7月開始,在歐洲生產的新車必須搭載疲勞檢測和分心檢測功能,并要求從2024年開始,所有在歐盟注冊的車輛都必須搭載該功能。
趨勢六:軟件安全會成為新的宣傳點
近段時間,蔚來用戶數據泄露的事件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該事件說明,隨著智能汽車功能的豐富,車載用戶信息已經成為黑客的目標。在智能座艙中,由于語音系統和艙內攝像頭等配置的存在,很多信息都是用戶的隱私。
趨勢七:更加豐富的AR/VR功能
在AR-HUD方面,2023年隨著技術本身更加成熟,AR-HUD的滲透率將會顯著提升,并且不再局限于中高端車型市場。在顯示內容方面,AR-HUD將會把更多的內容添加到顯示單元中,比如原來儀表盤中顯示的胎壓、油量和續航等。此外,AR-HUD將會和攝像頭系統聯動,增加限速和車道引導等信息。
在AR智能座艙方面,2023年仍將會是主打娛樂性。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日活用戶,平均每天有將近1個小時是停車狀態,這個是非常寶貴的人車交互時間。通過蔚來車主的反饋能夠看到,目前車主對于座艙內AR觀影的口碑還不錯,下一步任務是豐富內容和提升體驗。
趨勢八:系統高度定制化
隨著智能座艙功能的豐富和改善,智能的使用體驗將更加和智能手機趨同。而我們都知道,在智能手機上,同樣的軟件生態面向不同的用戶會有完全不同的體驗,這就是內容定制。
2023年的汽車智能座艙也會開始強調內容定制性,駕乘座位上的攝像頭將加入一個驗證系統,以此來區分不同的駕乘人員,進而切換不同的系統內容。也就是說,屆時智能座艙對于駕乘人員是有區分能力的,對不同座位的駕乘人員做出不同的個性化推薦,這便是屬于汽車智能座艙的千人千面。
趨勢九:空氣凈化系統大升級
2022年即將結束之際,國內疫情迎來了全面放開,病毒快速傳播讓大家對自己的個人安全防護更加注意,而這也將體現在智能座艙上。
趨勢十:跨界融合打造更智能的座艙
因此,2023年科技公司和車企的深度合作將會是智能座艙的一大發展推動力。在此過程中,華為、百度、騰訊、阿里四家公司比較值得關注,它們都對互聯網和消費者有著領先行業的理解,因此能夠幫助車企更好地定義智能座艙。
總結
雖然,目前國產智能座艙芯片主要集中在中端及低端市場,但近年來,在市場需求增長驅動下,國產智能座艙芯片進入技術爆發期,未來隨著智能座艙市場滲透率持續上漲,國產解決方案將在全球市場中占據更多份額,發展潛力巨大。
掃二維碼用手機看